驾驭它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饲养它不能满足它的食量听到它嘶鸣又不
驾驭它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饲养它不能满足它的食量,听到它嘶鸣又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指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是没有千里马?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是妇孺皆知的真理,可见这篇文章对后世的影响。
本文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来说明奇才异能之士多沉沦于下僚,大多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而郁郁寡欢,慨叹封建统治者不知如何识别和任用人才。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同时也反映出了封建社会英雄豪杰知音难觅的普遍遭遇。
文章短小精悍,虽篇幅短小,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抑郁不得志的愤慨之情,感情淋漓尽致,动人心弦。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者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也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4焉,或不5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6。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7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所庸知:岂知。也 无:无论。3 师道:从师学道的风尚,从师求学的道理。4 或师:指不知句读而从师学习。5 或不:指惑之不解则不从师学习。6 “位卑则足羞”二句:意谓以位卑于己的人为师,则有失身份,感到耻辱;以大官为师,则又有近于谄谀的嫌疑。7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六经,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经:六经的正文。传:解释经的著作。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知识、懂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呢?有疑难而不从师学习,他的疑难就永远不能解决了。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自然比我早,我跟着他学习;出生在我后面的,如果他懂得“道”也比我早,我也跟着他学习。我是学“道”呀,难道管他比我先出生还是后出生吗?因此,不论地位高低,不论年龄大小,“道”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